9月13日上午,艺术学院在水上公园开展主题为“碳索未来,艺起出发”科普活动。活动面向青少年,积极践行全国科普月“传播科学思想,展现科技魅力”主题,采取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互动体验方式,聚焦低碳知识和低碳生活理念进行科普宣传。
本次活动充分发挥学院艺术与设计类专业优势,实现多学科交叉创新。通过衣、食、住、行四大主题板块,将低碳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装置、互动科技和创意实践,如碳足迹可视化设计、可持续材料创作等,让环保知识和低碳生活理念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人心。活动中小朋友结合活动知识发挥想象,自己动手通过解锁“衣”扎染、“食”分类、“住”绿色、“行”未来环节集齐4枚科普团队自创的低碳徽章,成功解锁地球小卫士角色。
“衣”环节?通过碳排放数据可视化对比,结合触觉盲猜互动,让青少年直观理解布料环保差异,践行“衣贵洁,不贵华”传统文化理念;后续扎染体验则通过天然染料实践,展示传统绿色工艺,深化低碳生活理念。
“食”环节创新设计低碳水果餐盘互动,通过可视化运输碳排放数据,结合季节月份智能推荐,让青少年在趣味拼盘中掌握低碳饮食知识,培养可持续饮食习惯。
“住”环节通过环境设计专业制作的动态城市沙盘模型,直观对比不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差异;结合植物花卉展示碳汇技术,科普自然固碳原理。绘画专业学生创作碳排放危害主题手绘明信片,以故事化视觉语言传递环保理念,实现科技与艺术的有机融合。
“行”环节以未来绿色出行为主题,通过AI绘画、手工模型制作等多元形式,引导青少年展开创意联想。参与者可运用智能工具设计零碳交通工具,或绘制可持续城市交通蓝图,在实践体验中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。该环节既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,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直观应用,激发其对科技赋能美好生活的向往,为可持续发展播种创新种子。
本次活动创新采用“场景沉浸+实践体验+AI辅助”模式,通过趣味互动让青少年在游戏中掌握低碳知识,激发其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兴趣与科技创新的向往,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践行者奠定基础。此外,活动获“津云”等媒体报道。